“1950年代还很年轻”导演宋坤儒发了一篇长文,感谢观众对影片的支持,并呼吁各方给片方更多的支持,让这部电影再活一段时间,让大家花98分钟时间认真看这部电影。抗美援朝记录电影《1950年代的青春》由宋坤儒执导,电影采访了26位平均年龄88岁的老兵。九月三日,电影上映后各平台评分都很高,而且不少观众自发当水手,自发组织包场,自发在各平台上安利宣传。九月五日,片方发布公告说,将影片上映前两天票房收入分成全部捐赠给志愿军退伍军人相关公益组织。 在此附上导演“晚于1950的信”全文:
各位!“1950年代还年轻,我是宋坤儒。”
片子已经公映一个星期了,还没想好,要给观众写些什么。
也许是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对吧?还是在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之后,再也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但是,有些话,还是要说,有些话,一定要说。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回到2018年那满月满月、万事静谧的午夜,我是否仍会如当初,热血上头,下定决心拍摄这部电影?
回答是,我愿意。
能够有机会拍这部电影,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因为,它不仅是一部电影,而且是那些志愿军老兵们的青春之歌,是那些最可爱的人们的真实面容,是与正在与世界倒计时告别的爷爷奶奶以热泪托付我的故事。
有些人会说,个人的记忆并不能代表历史,或者战争的全部内容。
对!
书本上的那些记忆或许不重要,每一位退伍军人在宏伟的历史长河中都是小人物,是普通人,不能影响历史的车轮,就像此刻的你我。可是那些记忆,是隐藏在现实岁月里的点点碎片,是那段渐行渐远、充满温度的生命记忆,是经历风雨后的突然回首,是每个老人心中的一段惊世传奇,是我们每个老人心中的一段惊世骇俗。
四年来,由南向北,有近50名退伍军人,由2人至15人摄制,近80小时的素材,以26位老人的故事,剪辑成98分钟的院线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我们一直没有看到终点的赛道,一路上狂奔,披荆斩棘,真的很艰难,但是,要把他们的故事搬到大屏幕上来,一切痛苦都值得。 起初与志愿军老战士的接触是2018年拍摄的宣传片《崇尚英雄》,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平凡而又平庸的爷爷奶奶,带着假肢,始终站着不动的开朗叶叔;雨中坚持独自打伞回家的金东晖;癌症病人薛英杰第一次讲起话来的5个小时;从未有人采访的周有春,如此之多,如此之多,如此之多,如此之多,如此之深,萦绕心头。之后,在几次自发的拍摄中,他们托我说了很多话,他们不知道,属于他们的个人记忆其实很宝贵,令我感动,甚至心痛的是,他们连自己都不是英雄,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只是一遍遍地讲述过去的1950,曾是青春,曾是战友…
假如当面听的人会变成你?能感动吗?有没有想让他们的故事被记载呢?是否有与我相同的选择?
因此,与其拍电影,拍下老头儿,还不如把我拍下来。那是我的幸运与偶然,也是我必然的命运,我不能拒绝,做穿越时空的邮差。
因此,每个人都能看见那封1950年迟到的信——“他们年轻,1950”。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认为许多人和我一样,知道的只不过是历史书上的冰冷宏观史实,外加一篇文案文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一名军事学者,我只是终日厌倦工作,在APP大数据推送下被动接受所谓的“碎片化信息”。真不好意思,我在拍电影之前,对那些抗美援朝的人,这些战士,这些英雄,就很少关心了。认识之后才知道,他们当年还是一群十七点十八岁的普通青年,却敢于拼搏、敢于战斗,为正义与祖国,在外国为中国人民筑起血肉长城,用他们的血、他们的生命,为了此时此刻正过着和平生活的我们保证71年的安全,这是多么可悲和热血!
年轻的人应该知道他们的故事,老战士上了年纪,再也不拍太晚了。我当时只有这个想法。把它拍下来,给我们当代的年轻人看,给以后的人看看,曾经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她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跨过鸭绿江,把自己投入到残酷的战场上,在白山黑水里,在刀尖上争锋的阵地,使用枪、刀、手、牙齿、意志、所有有用的工具、匍匐、搏杀、冲锋、牺牲、拼凑出自己所有的力量,梦想着青春,只为一个理想中的祖国能不屈从强权,永远自信地站着!为了此刻的你,我可以实现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目标,可以自由翱翔,看着更加广阔的世界。
这一群人,如果我不救了,就会终身自责,不能原谅自己。
曾有不少人问我,中国电影市场本来就困难重重,找一个网络平台播放也可以,为什么还要坚持上院线?老战士说:“我也害怕死亡,但是如果想着死亡,我就赶不上了。“我坚持走进院线,因为在电影院放映,是我作为导演,能够报答这些志愿军爷爷奶奶们最大的敬意,我想为观众们营造一种仪式感,因为他们对我说了一生所埋藏的话语。即便只是个平凡的小导演,我也会竭尽所能,把它们搬上大荧幕,让更多的人仰望星空,欣赏他们的故事。
看电影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感觉到这些老人的故事,他们所说的话,值得人们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让人感觉到岁月雕琢的痕迹。本人确实尊重大家选择观影方式的权利和自由,但如果是在更轻松的环境里吃外卖、回信,即使是快进式和停顿,这部电影显然并不会在观看电影时出现,因为那并不是一种有趣的体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民族记忆。假如您能忍耐,请原谅来自我内心对院线放映的执念。假如你能花上98分钟的时间,静观一下这些老兵的故事,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对这些老人表示由衷的尊敬,因为它们是值得的。
本节目从拍摄到发布,所遇到的困难和其它记录片是相同的。排版较少,造成观看人数较少。公映后,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新闻,有些志愿军的爷爷奶奶听说有这样一部电影,在志愿者或家属的陪同下,去看电影,可惜,只有他们在看,我觉得很伤心,也很无奈。有一次,有一个志愿军的后代去看电影,那里空无一人。他感慨万分,那段历史.惨烈,对于今天的意义,也许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关注,看着他这么说,尽管我不完全赞同,但不知为什么,莫名伤心。
有个好消息就是我们宣发的小伙伴们,据说现在大学生.爱国企业.社团组织,知道了这部影片,已经全都开始行动了。她们主动发起了“抢救式”观影活动,组织包场,并号召周围亲友观看。宣发的同龄人安慰我说,我常说的一句“好意终有汇成洪流”,一定能实现。
如今,我们的观影人数已达120,000多万,流过外公外婆泪流满面的120,000观众在行动中志愿做我们的“自来水”,继续为电影发声。真的很感动啊。我想,正如71年前他们一样,面对严酷的战场环境,用意志与智慧坚守,等待祖国人民的支持。还可以再加一把力撑一把,守住山头,或许要等更多观众来看我们,为这部老兵电影发声。
但是现实实在太残酷了,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快归于0了,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我们的电影或许无法支持救援的到来。
宣传搭档焦急地问我,要不要像别的电影一样,导演做现场直播,跪求排片,跪求各方面支持,寻求帮助?对于这一点,我想说,我们这部电影是特别的,我们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存。那一年这些外公。